名单总是有争议,60人、经典赛与名人堂
虽然是有点晚了,不过还是想来谈谈名单这档子事情,至于打哪里开始呢,就先从名人堂开始。不知道各位是否熟悉迷因,如果熟悉的话,应该知道里面有个知名度颇高两格猫漫画,总是会被加上“本来想说点什么,但想想还是算了”的旁白。当我知道陈金锋没有全票通过入选名人堂、王建民甚至落选,谢长亨、王光辉还在名人堂外苦等进榜的时候,我的表情就跟那只猫一样。这个时候应该要先颤抖着用左手的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摘下眼镜,然后说你们里面没听过台湾棒球名人堂的、不知道名人堂在龙潭有实体建筑的、觉得这种票选结果有道理的。通通出去,等到剩下大家熟悉的倒霉五人组,再开始开始破口大骂。
先话说从头,台湾棒球名人堂一直缺乏讨论热度,如果摊开得奖名单,这是完全不意外。说到名人堂理所当然的入选者,大家会想到的应该是中华职棒前期那些上古神兽。四大天王、四大名捕以及当年诸多强打者就算不会全部入选,中华职棒首开百胜记录谢长亨、台湾跨联盟率先百胜记录陈义信、从投断手臂到东山再起的金臂人黄平洋、台湾本土全垒打王林仲秋等这几位我想应该是没什么争议。名人堂前三届选出来的竞技类选手,前面选的几乎都是教练,到第四届才选出台湾第一游击陈润波。那我就问一个不太客气的问题:看过陈润波打球而且有印象的,到底现在还有多少人?这就是台湾棒球名人堂的最大问题:离现在的球迷已经太远,不管是入选的选手、提名的委员还是投票的成员都是。
有幸看过他最后一年打球的小学生,现在也接近或超过70岁,更别提现在的主力球迷。就算有人真的很有兴趣上网搜寻陈润波有过什么丰功伟业,除开几行冷冰冰的入选国手纪录外,顶多只能找到一句“长岛茂雄每次提到台湾,都会多说一句有陈润波的台湾”。我不是要否定陈润波,他真的是很伟大,但离现在的球迷真的太远了。跟现在大部分的主力球迷提赵士强应该会得到满脸问号,讲吕明赐还会痛批他只会锯炮的球迷都算稀有生物了,就别提更遥远的陈润波。陈润波是台湾第一游击手,传说当年拥有进军日本职棒的实力,可是他就没真的打进日本职棒,所谓第一游击手到底是什么程度,在打跑守走方面有什么传说,如果要以现在的球员类比,是谁谁谁才堪可比拟?
这也就算了,陈润波之后还是在日本时代打转好几年,才开始慢慢看到中华职棒的球员,而且还狠狠的来了个从缺两年。弄到我都想问,这是台湾棒球名人堂,还是日本相关棒球名人堂?我知道这样说很难听,可是整个名单看下来就是这种感觉。二郭一庄仅有郭源治有回来台湾打过几年球,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日本职棒出赛,其他在竞技类能入选的人,多数也是日本时代的业余球员。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依照年代顺序追封有什么不对,我得说,先不论投票结果看起来就是贵古贱今之外,人家外国名人堂也不是这么搞的。
以美国来说,1937年美国名人堂选出的五大不朽球员除了马修森以外,其他四位都还在世,鲁斯甚至在两年前还在大联盟出赛,打开同年度遴选名单再往下追五名也都是在世球员,而且都有职棒出赛纪录。说到日本,日本野球殿堂1960年选出第一位竞技类表彰者斯塔芬则是在1955年才达成300胜而宣告退休,若不是在1957年因车祸意外过世,1960年应该也还在世。如果真的要仿照日本,陈润波、洪太山等前辈应该要列入特别表彰而不是竞技类才对,日本大投手代名词的泽村荣治,日本对大联盟战初得胜的投手小野三千麿在1959年进入名人堂,分类不是竞技类,而是特别表彰。因为进入名人堂的竞技类选手离当时的球迷很接近,所以球迷知道他们是谁。也认同他们可以得到名人堂的荣誉,当然对名人堂就会产生认同感,台湾棒球名人堂这么搞,纯粹就是自己搞自己的,公信力和知名度会比不上美国日本的名人堂也是理所当然。
职棒竞技类屡次从缺,到今年投票的结果更让人哗然。陈金锋,第一个远赴海外,在小联盟球队拥有退休背号,告诉台湾之后的所有球员“美国没什么,你们也可以”的球员,勉强在及格线通过;王建民,所谓现象级台湾球员,王建民每拿一次胜投,股票就涨一波,半夜一起看王建民,是台湾一整代球迷共同的记忆,居然被名人堂拒于门外,等下次再来。这到底是个什么名人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