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

发布时间:

2024-03-08 14:10:42

类型:

足球资讯

来源 :nba录像

“家乡的风轻轻吹过,我是海的儿子,永不言退。”

1995年,17岁的孙继海从故乡大连开启职业生涯。此后的22年间,他征战过甲A、代表中国队打进世界杯、并在曼彻斯特留下了中国球员至今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。46岁这一年,他选择回到这片最初养育过自己的土地,投身青训事业。

3月1日早7时,九派新闻跟随孙继海及其团队一起。从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出发,将过去2个月通过海选产生的大连13和15两支梯队(数字代表出生年份)的17名小球员送往学校。

今天是他们的开学日。这17名小球员是“百里挑一”的选手。试训时,入选15梯队的8名小球员经过800余人次的竞争,13梯队的9名球员则从700多人中脱颖而出,成为新一批“嗨球少年”。

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来处——孙继海发起的公益性青训计划“海选未来”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1)

“海选未来”大连基地大厅印有一幅中国队世界杯战袍油画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[1]31小时,筹款300万

故事发生在1月4日,正值卡塔尔亚洲杯开赛前夕。孙继海在抖音平台发布宣传片,代表着这项青训计划的正式启动。

宣传片中,孙继海在直面中国各级男足国字队伍长达18年无缘世界舞台的惨淡数字后,将问题直指青训,以表明自己的决心。海选未来和孙继海本人,也在那天登上热搜。

随这次宣传片一起发布的,还有一个筹款目标为300万元的同名募捐计划,用于支持孙继海的青训计划,包括重点学校直升通道保障、全方位免费食宿等费用。这项募捐计划从开始到结束仅用31个小时,近5.2万人参与,其中不乏武大靖、丁俊晖等体育名流。

采访间,孙继海谈起筹款平台方的评价,“这样的速度几乎是一个奇迹。”

“很多留言我都看了,还是有很多人仍然没有放弃对中国足球的希望。”孙继海说,这件事给了自己很大动力。

3月1日7时许,小球员们抵达了学校。这所供“嗨球少年”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学校,位于大连的金普新区,离孩子们训练的基地约23公里。

为了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学习与训练条件,孙继海和团队对基地附近的学校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,“我们把整个金普新区都寻了一遍,权衡过各种利弊,最终才决定选这里。”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2)

小球员们迎来开学日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谈起这个话题,孙继海能立马说出离基地最近两个学校的距离,“一个6.1公里,一个4.3公里”,随后他感慨道,“我从没陪自己孩子开过学,也没有这么认真地替孩子找过学校。”

“对待孩子,孙导比我们还着急。”一位小球员的家长告诉九派新闻。

这次开学日,孙继海随小球员一起走进校园,在教室门外目送孩子们进去,之后又绕到教室后门,透过门上的窗口看着他们放包落座。

一位小球员家长在社媒记录下令他感动的开学时刻。送孩子进教室时,孙继海嘱咐他家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,随后又连说了几次“老师,给您添麻烦了”。家长说自己想不明白,一个年轻时叱咤球场,后来又当过职业教练的孙继海,是怎么在青训中依然保持住谦卑和真诚的。

在青训中,孙继海一向推崇“两条腿走路”和“用脑子踢球”。他曾形容足球既是勇者的运动,也是智者的角斗。“是一种体力、智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。”

比如在突破训练中,他一直试图激发小球员的创造力,要求孩子们大胆去做此前没做过的动作,“用脑子,来点创造力!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孙继海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还曾是学校里的“三好学生”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3)

孙继海在教室与孩子们交流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孙继海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,他曾在自传中记录过,小时候家里省吃俭用给他买营养品的往事。他清楚地知道,“家庭对一个球员的投入实际上是非常大的,尤其是一个普通家庭,有时候真是难以维持。在每一个球员的身上,都凝聚了父母家人的心血。”

这里的教练员们基本都是家长,“我们特别知道家长想要的是什么”,孙继海补充说,如果自己不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,就没办法获得家长的信任。

开学日,在校方的邀请下,孙继海最后还是走进教室和孩子们见了面。从台下的反应来看,孩子们似乎并不认识这位带着小框眼镜的叔叔,随后班主任让新入学的小球员给大家介绍,这才响起一阵掌声。

孩子们似乎对这位退役多年的、成名年代有些久远的中国球星没有太多了解。其实,即使在青训计划的小球员心中,他们的偶像也多变成了韦世豪、武磊这些现役运动员。

这听起来有些感伤,但也确实象征着新的故事开始了。

[2]青训候鸟

九派新闻此行第一次见到孙继海,是在开学日前一晚。白天他忙着与学校商量入学安排,直到当天训练结束半个小时后,才匆匆赶回青训基地。

在国内球迷的印象中,孙继海的形象一直与曼城时期牢牢挂钩,毕竟那次极限解围时至今日还在鼓舞着一代代球迷。

如今退役近7年的他身材并没有明显发福,反而还瘦了一些。抬头纹也没随年纪增长而更明显,海蛎子味的大连口音还是熟悉的味道。不过那头标志性的长发早已成为过去式,若仔细观察,还能看到他的鬓角有几丝白发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4)

孙继海接受九派新闻采访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退役后投身青训事业,借助网络传播自己的足球理念,孙继海并不是特例。现在点开孙继海的短视频,会听到他自然地说出“大家好,我是继海”的开头语,其实在此之前,他并不乐意拥抱互联网。

“过去我很拒绝这个事,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我不愿意见到的搞笑和哗众取宠的内容,包括卖东西,这些事都不是我想干的。”后来他意识到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自己的理念,展现中国足球应被看到的美好一面。

但他坚定地说,“我不是在做一个网红。”

孙继海此次待在海选未来大连基地的时间不长,因为除了大连,遵义和乌鲁木齐也有他的青训基地。同时作为新疆足协副主席,他还有其他的事务需处理。

对孩子来说,他更像一只为足球奔波的候鸟,指不定明天起来就到别处去了。刚回基地上楼没一会,楼道里响起小球员喊“孙导”的声音,也有孩子跑下来问记者,“见着孙导了吗?”

孙继海说,只有到了夏天,几个地方的球员统一到某个基地夏训时,他才能有长待的机会。

如何兼顾这些基地的训练情况,“就是不断往返,不断地去飞。”他说起自己的飞行次数,“去年总共飞了差不多70趟,新年第1天到2月底,也已经飞了16趟。”

[3]训练日

大连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离大连市区近50公里,甚至需要经过一段乡间小路才能到达,工作人员近期计划申请一辆电动车用于采购额外的生活用品。

好在这座基地球场设施比较完善,也能满足教练和球员的用餐、住宿需求。在餐食方面,正餐菜品会在荤素搭配、少盐、少油、少辣的基础上,供应六菜一汤,保证小球员们的营养所需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5)

每天早上,小球员会在教练员的带领下,搭电梯下到基地一楼大厅,随后前往训练场,或者坐上大巴车前往学校。路上他们会经过一副巨型油画,图案是2002年中国队闯进世界杯时的经典球衣。

“见着没,那就是孙导的球衣。”一位小球员说。

平日里,孩子们的训练由各基地的教练员负责。大连基地总共有5位教练员,其中13梯队的主教练吴忠俊是亚足联A级教练,有着近30年青训经验,光带出的国字号球员就有200多人。

在有限的观察时间里,可以看出这批球员扎实的基本功。小球员的颠球几乎不落,在攻防模拟中,进攻球员节奏变化非常快,防守球员也能果断且干净地完成铲球。

除了教练团队,孙继海在基地的日子里,基本都会跟训。这位前国脚曾给自己的性格做过总结,“生活中,我是一个比较淡泊、比较低调的人,我生性开朗和谁都能相处。但是一到足球场上,就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,寸土不让,分毫必争。”

其实用不着走进赛场来验证这种说法,训练场上的孙继海就俨然变了模样,从摘下眼镜开始,他乐呵呵的说话风格会变得坚决果断,乃至严苛。

“你站那么死,能够着球吗!”盘带训练时,见球员完成动作的流畅度不够,一旁的孙继海扯着嗓子喊。如果要形容这种声音,就像是晴天突来的响雷。

一对一突破射门是训练的重点课程,看到有人靠简单的动作就完成过人后,他会要求其重来,并把难度调整至“地狱”级别:由他亲自担任防守球员。

论起防守能力,曼城名宿有说一不二的份量。面对突破,他连变换防守姿势都不用,原地一伸脚就把小球员的球捅飞,然后朝着剩下几个百里挑一的小球员们喊话:“我就站这,看今天谁能过我。”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6)

孙继海在督训球员盘带训练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这样的一节训练课,一般会持续两个半小时,训练结束后,孩子们会轮流背着装备返回基地。初春的大连温度在-1℃到-8℃左右,加上大风,如果不戴保暖手套,不出十分钟,手就会冻得发紫。

有位小球员因为感冒被教练要求提前下训,回去的路上他满脸郁闷,和记者抱怨道,自己也不想因为不舒服就请假。

从试训中突围的这些小球员身上,或多或少体现着一种足球文化的传承。九派新闻和一位家长交谈得知,他的孩子因为曼城球星德布劳内而爱上足球,如今小球员已然进入了偶像前辈的青训营中,在信仰的加持下努力成长。

[4]公平之外还是公平

孙继海在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前,曾在1993年经历了一次挫败,因骨龄超过标准一个月,他没能跟随“健力宝青年队”成为中国足球第一批走出去的年轻球员。

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骨龄,只听说是国外一种能最准确测出真实年龄的医学技术。在自传中,他委婉地写下,“后来我才知道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,主要还是为了划出一条录取线。”

孙继海称那段时间为“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日子”,即使时过境迁,阻碍他成功的阴霾早已散去,但是伤痛的记忆依然在。

这次采访中,九派新闻再次提起这件事,孙继海没有回避,“我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是很鄙视的,所以我想在自己的团队里一定要去展示公平。”

海选未来的一个标志性口号是“不是家里有矿的孩子才能踢球”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7)

嗨球少年们在训练前进行颠球热身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孙继海追求的公平的一个特点是选拔的开放性,海选渠道向公众开放,选中的球员实行全方面免费培训。此外也有一些“禁令”,比如不允许教练员和家长进行私下联系。

一位家长告诉记者,“这里是按正常的足球规律在做事。”

既然有公平的竞争,自然就会有公平的淘汰。从13、15梯队仅有1%的入选率来看,海选背后存在着高淘汰率。孙继海简单概括为,“就是按照足球的标准,和我们对他潜力的判断。不掺杂其他任何因素,但要详细说的话两天都讲不完。”

他的为难,是因为在选拔上,除了像体能这样能够量化的测试外,一些主观的考虑难以避免。用他的话说,没有人能准确量化所有标准,正如这里的宣传语一样,“用孙继海的眼光发掘中国足球天赋未来。”

“但你说我看上的就一定好,落选的就一定不行吗?我想说看走眼这件事很正常。”孙继海不希望自己成为小朋友成才与否的最终审判者,他愿意给孩子多次试训机会,也从不否定落选孩子以后的成长空间。

如果我们用竞技体育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淘汰,会明白这再正常不过。在这方面,孙继海更为坚定,“没什么好看待的,这就是一种现实。陪全红婵跳水的,陪李娜打网球的运动员太多了,但是我们最后也不知道他们是谁。”

或许觉得太过苛刻,他随后又补充道,“成为职业球员不是唯一的出路。”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8)

孙继海就触球部位指导小球员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对于入选的小球员来说,淘汰率是依然潜在的风险,以后随着队伍扩大,竞争又会再次来临。

“真淘汰了也没事,谁都会失败,不能怕失败。”15梯队小球员的家长胡先生谈到了他对淘汰的看法。胡先生和爱人都是运动员出身,他表示孩子此前也获得某足校的入学资格,但最终还是参加了这里的试训,“我相信海叔,这里是一片净土”。

为了孩子的足球梦,胡先生甚至在大连找了份新工作。

另一位家长在与记者交谈时谈到了一些青训中的灰色内容,“起码来这,我不用费心思和教练组搞好关系,又或者是想办法塞钱让孩子能上场比赛。”

对于青训中的敏感话题,孙继海在采访时并不忌讳。他在早前的直播中曾说,“你再有钱,在我这也花不出去。”

除此之外,孙继海也在计划到偏远地区进行公益性的足球普及和选材,包括前往“足球欠发达地区”寻找好苗子。三月中旬,他们就将抵达首站西双版纳。

[5]未来的困局

孙继海的青训计划并不是在募捐成功之后才着手启动的。

早在2022年,他的相关青训活动就在陆续开展,当时没有进行过募捐,“都是用嗨球公司其他板块的业务收入来补贴的。”

他直言,募集300万资金的目标从来不是以此覆盖青训支出,而是想唤醒更多人对中国足球的希望,以及对青训的关注,“因为确实覆盖不了,可能只是个零头。”对于募捐到的钱,他说,“杯水车薪。”

他也透露以后的打算,“接下来我们会更多通过商务合作,用自己的收入来补贴。”此外,他们也会向基地所在地政府寻求一些支持,以这样的模式来尽可能地减少净支出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9)

小球员在海选未来大连基地进行训练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被问及未来还是否会有新基地落成时,他表示前提是有合作方能够出资覆盖支出,“从我们公司的角度说,已经没有办法再建立一个青训的基地了。”

这里目前面对的另一难题是球队年龄结构问题,比如说大连基地目前只有13和15两个梯队,孙继海解释道,在国内,单数年龄出生的小朋友比赛的机会比较多,这也直接与成才概率相关。这是规则,就像骨龄一样没法改变。

无法组建更多年龄段队伍,也与教练员数量有限有关。“我们现在没有双数年龄的单独组队,也没有女足,现在队伍里虽然也有几个双数年龄出生的孩子,但他们不得不和单数年龄出生的哥哥们竞争。”

[6]目标是“至少再培养出一个孙继海”

海选未来筹足资金后,孙继海按部就班地履行着他的承诺,包括直播和视频跟进。评论区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,赞扬与吐槽齐飞。

“赞扬都是对我过去的赞扬,吐槽的则多是对中国足球的吐槽。”

那些批评声在他看来,更多是球迷对国足现状和成绩的不满。对此他表示,即使自己是中国足球的一分子,但并不愿意全然接受,“因为我正在努力尝试,去改变大家对中国足球的看法。”

他拒绝了对海选未来短期目标的回答,“如果把目标过多放在近期,那就违背了当时的说法,我们不要急功近利。”

谈到更长远的目标,他再次提到宣传片中的那句“孙继海一定有”,表示至少再培养一个孙继海出来。被问到这种自信从何而来,他借用了郭德纲的金句,“全靠同行衬托”。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10)

训练结束后,小球员和教练一块返回基地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同时,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复制的。“我自己完整地走了一遍国内青训到职业的经历,我知道我是怎么来的,我特别清楚复制这个不难。”

谈及中国足球到底缺千里马还是伯乐,孙继海将谜底指向了更深处。“这些都不缺,缺一个好体系。”

“说得再大一点,我一直没有想过我要从成绩层面改变中国足球。”他迟疑了一会,连说了两遍,“这不是我的初衷。”

孙继海说,改变国人对中国足球的认知是他致力去做的事。他厌烦“吃海参”“你收了多少钱让他进队”这样在他看来哗众取宠的言论,但也不奢求会去改变每个人的想法,“首先我要改变的是那些信任我们的人。”

专访孙继海:一次只关乎公平、拒绝急功近利的青训探索(11)

孙继海在训练课堂向球员们训话。图/九派新闻董自能

可足球运动总归是竞技体育,成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面对记者关于青训成绩的追问,他情绪有些激动。“青训不是为了出成绩,虽然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对成绩有所追求,但青训的最大目标是培养人,不是说我要靠这批人去拿一个全国冠军,这不是我的目标。”

再之后,他大概介绍了海选未来对接的海外俱乐部资源,其中不乏曼城和莱斯特城这样的大球队,“但我也和家长说了,清华和北大也摆在那,能不能行还是得看他们自个。”

采访末尾,记者问道是否有从现阶段的青训中看到较为明确的未来,孙继海回答,“现在他们还太小。”

“但我们有信心。”他紧接着说。

九派新闻记者董自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