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东亚杯观察】真正的国足在哪里?
4个月前,我的前辈傅亚雨在本报评论中指出,“未来4年,国足决不能躺平。”当时,恰逢12强赛结束。可“新国足”一亮相,马上就以一个0比3浇灭心中刚燃起的一丝希望。严格意义上来讲,这支名曰国足选拔队的青年军根本称不上“国足”,倒是亚运选拔队的绰号更加贴切。以小打大,中国足球就是在一个又一个错误的桥段中重复建设,在病急乱投医中乱点鸳鸯谱。
从国际惯例来看,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国或地区足协以U23代表队顶替成年队参加洲际大赛,但中国足球总是热衷于思维创新。17年前,在荷兰世青赛惊艳一把后,足协就曾别出心裁推行大国家队战略,把国家队和国奥队合二为一。一度有近一年时间,08国奥没有编制,直至朱家军在亚预赛折戟艾因,国奥单独竖旗才获明确。现在,以U23国家队作为班底出征东亚杯,又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男足为了提前新老交替而试水,更有好事者甚至打算以此考评扬科维奇的业绩,包括憧憬其能一肩双挑。
其实,大国家队的策略也不是不可取,但大国家队绝不等同于无国家队。同样是携二队参加东亚杯,里皮2017年做出表率。韦世豪、高准翼等6名U23球员随行不假,但也征召颜骏凌、王大雷、张琳芃、吴曦、赵旭日、尹鸿博、于大宝、肖智8名12强赛国脚。此外,还有郑铮、贺惯、赵宇豪等中生代新人,这是以老带新的代表作。包括他所提出的大国家队战略,也从未见将国家队与U23国家队合二为一。可在现在这支国足选拔队,用以新带老一词形容并不为过。当韩国队祭出前俄超主力黄仁范、前法甲主力权昶勋、出道巴萨青训的白昇浩联手三中场时,中国队纵然派出黄嘉辉、戴伟浚、方昊和刘祝润以4敌3。也难以扭转个体实力上的巨大差距。一方是职业比赛合计700场的欧洲铁三角,而另一方不过是刚踢上中超,累计仅有170余场的纯种生瓜蛋子。孰优孰劣,必是高下立判,有心杀敌,也是无力回天。
由于能力、阅历和经验上的差距,这些得到提干的U23球员在此时此刻,还是无法与颜骏凌、金敬道、徐新、韦世豪等正选国脚竞争。因此,过多责怪他们在东亚杯的表现并不公平,以此抨击扬科维奇更有失公允。既然管理者决意不走寻常路,不惜以牺牲东亚杯成绩为代价而练兵,那么,三场比赛的成绩也就无需刻意要求,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对等标准的较量。君可见在欧国联,塞尔维亚足协会派出国奥队对阵德国国家队?
特事特办之际,不由让人产生担忧:对于国家队,相关管理者和中国足协能否在东亚杯之后,拿出一个系统性的规划?特别是针对明年亚洲杯,可否祭出一支更加成熟的球队,给予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,做好一次充分系统的备战?很可惜的是,从12强赛结束至今已过4个月,真正的中国国家队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。都说国足决不能躺平,但偏偏是绝对躺平。在韩日伊沙澳全面备战两大杯、亚洲杯24强全部出炉以后,中国队在备战亚洲杯的道路上已落后好几步。
至于亚运队(国奥队)与国家队的差异,本身就是两种级别的球队,任务使命不同,球员构成不同,甚至连日常管理模式也不一样,因此,该是各走各的路,各配各的鞍。
扬科维奇执教亚运队已有4年,即使东亚杯成绩惨淡,最后一载冲刺,没有人比他再合适。但国家队的建设完全是两码事,就年龄结构而言。新国家队更应该以93/94、95/96、97/98三代人作为主打,而通过12强赛,诸如徐新、吴兴涵、刘洋、高准翼、张玉宁等人逐步挑起大梁,再加上在新赛季日趋成熟的王上源、谢鹏飞、巴顿、黄紫昌和林良铭等中生代,以及尚可饭矣的颜骏凌、武磊、李磊和金敬道,这才是新一届中国国家队的脊梁,也是遵循规律性的灾后重建。
新国足绝非后继无人,重拾有序、稳定和扎实,燃眉之急矣。